太陽能發電原理是什麼?2大應用方式大解析,全面了解優勢在哪裡!
在這個重視環保與能源效率的時代,太陽能已經不再只是未來的發展趨勢,而是正在逐步改變我們生活的現實選擇。無論是想要降低電費開支,還是想要節能減碳,太陽能發電都可以幫助我們輕鬆辦到。
因此,越來越多家庭與企業會選擇安裝太陽能板,除了省錢以外更可以為地球的永續經營進一份心力。究竟太陽能未來的發展趨勢會走向何處,又可以替未來的我們帶來多大的生活變化?如果你也對綠電這個議題感到興趣的話,不妨就讓我們一起透過本文來掌握這場能源變革的先機吧!

太陽能是什麼?發電原理介紹
所謂的「太陽能」,指的是來自太陽所提供的能量;而這種太陽能量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,將「熱能」轉化為「電能」。也正因為太陽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,因此「太陽能」也被視為一種「可再生能源」。
太陽能的發電原理
「太陽能」的利用方式,主要可分為2大類:應用「光」的太陽能模組和應用「熱」的太陽熱能系統。而我們常提及的「太陽能發電」,其實就是透過「光電伏效應」,把太陽光當作為能量來源轉化為「電能」。
目前最常見的太陽能板材料為「矽」,根據「光電伏效應」的原理,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板時,「矽」會自動吸收太陽光子的能量,從而激發電子,並形成自由電子(負電荷)與電洞(正電荷);而在電位差驅動下,自由電子和電洞會分別朝相反方向移動,進而形成電流。當電流被收集並通過外部電路時,即可轉換為可用的「電能」。
太陽能運用有哪些? 2大方式告訴你!
要知道「太陽能」的應用是隨處可見的,無論是在生活中或商業上,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應用方式。以下就來介紹常見的2大運用方式:
1. 生活應用,還可賣電創造收益
近年來,隨著政府大力發展太陽能,許多公家機關、學校、溫室、畜牧禽舍或住家,也開始著手在屋頂上架設太陽能板發電,用來抵銷部分用電,以達到降低電費、遮蔭降溫的作用。另外,還可藉由太陽能發電系統回賣給台電,或把屋頂租給公民電廠的開發商,藉此收取租金與分潤。而在熱能應用上,太陽能熱水器也是臺灣家庭和商業建築中常見的設施之一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不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,也能節省大量的電力花費。
2. 政府與企業的應用
政府與企業經常會採取建置大規模的太陽能源案場,再經過評估後,案場即可設置在垃圾掩埋場、鹽田、水庫或是林地與不利耕作區,進而成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0%政策目標,以及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的重要能源來源。
除了地面型的太陽能發電案場,「漁電共生」也是一個發展太陽能的新方向。在「漁電共生」的模式下,在養殖區域的水面、池邊或水池上方額外安裝太陽能板,結合養殖與綠能發電系統,可以解決土地資源的競爭問題。
除了我們最常見的黑色矽晶太陽能板,廠商與研究單位也積極研發新型態太陽能,並尋找其他材質來擴大太陽能的應用範圍。舉例來說,「鈣鈦礦太陽能」若跟現有的「矽晶太陽能」複合應用,可以提升發電效率或是整合到建築上,讓窗戶維持透明外的同時也能導光發電。
太陽能發電量如何計算?
基本上,會影響太陽能發電量的因素非常多,裝設的位置、日照條件差異、天氣條件變化,或不同廠商的發電轉換率差異等,都會影響每年發電量變化。但就算如此,仍可透過以下公式來獲得預估發電量:
| 每年發電量(度)= 裝置容量(瓩(kW))x8760小時(一年的小時數)x所在地容量因數 |
根據能源局太陽光電單一服務窗口的評估,每瓩(kW)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約需要3坪(10平方公尺)的設置面積。因此,如果想知道自家可以架設多少太陽能板,以臺北市屋頂有30坪空間的房子為例,可以這樣計算:
30坪的面積約可設置10瓩的裝置容量,而根據112年太陽光電容量因數,臺北市年均容量因數為11.48%,故每年能產生的電力約為:
| 10 × 8,760×11.48% = 10,056度 |
但仍需要注意預估的結果,不一定等於實際的情況。上述提及的外部因素皆會影響發電量,也因此預估時我們只能依據上一年的裝置容量與實際發電量,來計算容量因數,並依容量因數來估算可能的發電量。
太陽能發電價值在哪裡?3大優勢看這邊!
架設太陽能板,除了可以獲得經濟上的收益,也可創造以下3大面向的優勢:
✅環境層面
太陽能發電也有助於改善環境,以傳統的化石燃料來說,例如:燃煤和燃油,發電時會釋放二氧化碳和其他空氣汙染;不只會加重全球暖化,多種空氣汙染物也有可能影響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。相對而言,太陽能發電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、空汙排放,這對於減緩氣候變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。
✅國家政策層面
太陽能發電,可有助於臺灣能源自主性!由於臺灣能源約有95%依賴進口,使得臺灣在國際能源市場承受較大的風險波動。而太陽能發電能夠減少進口能源依賴,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。除此之外,太陽能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電力系統現代化與智能化,有助於構建更靈活和可靠的電力網絡,更進一步增強臺灣的能源安全,並促進國家在能源政策上的自主決策能力。
✅經濟發展層面
在經濟發展層面,太陽能發電的普及帶動了能源產業發展,包括:創造就業機會、推動綠色經濟的增長。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的報告,在2024年,全球對再生能源的投資為化石燃料的2倍。此外,隨著太陽能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持續下降,太陽能發電的價格相較於過去已經顯著降低,家庭和企業都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再生能源,替未來的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和發展空間。
太陽能未來發展趨勢大解析!
儘管太陽能在使用上擁有許多優勢的要點,但在實際應用中卻仍需面臨一些需要克服的挑戰與新技術:
▶間歇性能源
太陽能為一種間歇性能源,在將太陽能納入電網時,需要改變原本強調「基載電力」的電力調度方式。需依據天氣條件和當下太陽能的發電量,來調整其他化石燃料機組的發電量,或是儲能系統的儲電量。
故當廣泛安裝太陽能時,除了需要增加饋線讓電力進入電網、增設變電所以調整電力頻率,也可更進一步發展大型儲能系統,在發電量充裕時儲存太陽能。當然,若可以結合AI與更精確的天氣預測技術,提升預測發電精準度,都將可以更靈活調度電網的電力分配。
▶太陽能板回收
隨著太陽能的裝置容量不斷增加,太陽能板回收也成為重要議題之一!環保署以太陽能板20年的使用壽命進行廢舊量評估,預估民國121年廢棄量約1萬公噸,民國124~128年間則達到約10萬公噸之廢棄量。
而在太陽能板的回收過程需要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,以減少汙染、降低成本並提高回收率。為了建立廢棄太陽能板的回收機制,能源局在「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」納入太陽光電模組回收費用,以每瓩(kW)1,000元進行徵收。
▶新技術提升
「矽晶太陽能板」雖然技術穩定,但其需要很大的設置面積。故新世代太陽能的研究也受到重視,如:染料敏化電池(Dye-Sensitized)、鈣鈦礦電池(Perovskite)等,其目的是為了提升發電功率與應用的靈活性。
然而新世代太陽能該如何邁向大規模商業化,以及是否具備長期發電穩定度,與後續的回收和溶劑處理皆為一大挑戰,也是新世代太陽能板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。面對未來的挑戰,太陽能產業需要更好地整合資源,發展新技術,朝向提升效率、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應用發展。
但當企業有綠電需求,卻難以投入太陽能案場的建設,可以透過售電業者獲取綠電將是快速且方便的途徑。綠電交易平台通過創新技術和靈活的商業模式,促進綠色電力的普及,提供可靠的售電服務,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參與綠能市場的機會,使更多人受益於可再生能源帶來的優勢。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有關於臺灣目前的能源改革相關議題,那就快到星星專欄看看吧!
星星電力 Star Trade
星星電力專注綠電交易與智慧儲能整合服務。透過專業分析與 AI 電力交易決策系統,為企業量身打造綠電方案,靈活運用再生能源與儲能資產、提升能源效率,達成減碳與永續目標。